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_hot news新聞網
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
熱點事件_人氣搜尋_熱點新聞
路透社報導,英國去年表示將加入成員包括加拿大、日本和澳洲的協定,到今年正式成為成員國。
加入協定意味英國將享有協定的貿易規則,並能夠與其中8個成員國降低關稅,包括文萊、智利、日本、馬來西亞、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
英國預計,協定長遠可以每年為英國帶來價值20億英鎊的效益,佔國內生產總值不到0.1%。
與歐盟不同,CPTPP並沒有統一的商品或服務市場,因此毋須進行監管協調。
協定由加拿大、日本、澳洲、新西蘭、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組成。
英國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罹癌一事,一度引發全球關注,而在消失一段時間後,她於9日宣布自己完成化療,將在未來幾個月重返公開活動。凱特描述抗癌至今的心路歷程,並感謝各界對她們一家的支持,使她們感覺到簡單的愛與被愛。
綜合《BBC》等外媒報導,凱特王妃於9日公布一段3分鐘長的影片,透露自己化療的心路歷程,坦言過去9個月對她們一家人來說相當艱難:「正如你所知,生活可能會瞬間改變,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應對暴風雨和未知的道路。」
凱特王妃表示,隨著夏季即將結束,她無法形容完成化療是件多麼讓人欣慰的事:「對每個人來說,癌症旅程是複雜、可怕且不可預測的,尤其是那些離你最近的人,它也會讓你以一種以前從未考慮過的方式,面對自己的弱點。」
凱特王妃也感性的吐露,罹癌的經歷,讓她和丈夫威廉重新反思、感激一些生活中看似簡單卻重要的事情,就是「愛和被愛」。雖然離完全康復的路依然很漫長,但她相當期待重返工作崗位,感謝外界給予她的一切支持與鼓勵,喊話:「對於所有正在進行抗癌之旅的人,我與你們同在、手牽手。走出黑暗就會有光,所以讓那光閃耀吧。」
英國國會大選於當地時間4日落幕,執政14年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迎來史詩級慘敗,中間偏左的工黨(Labour Party)贏得多數席次,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將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英國選舉結果呈現出與歐洲「向右轉」截然不同的光景,對此,《CNN》分析認為,英國右翼勢力並未消亡,極右翼英國改革黨(Reform UK)更是悄悄壯大。
《CNN》報導指出,上個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來自極右翼的議員當選人數創歷史新高,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更為此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改選,結果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N)」依舊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勝。法國不是唯一的例子,荷蘭本周也成立了一個極右翼政府,目前聲勢高漲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被認為是墨索里尼以來最右傾的義大利領導人。
右翼民粹主義崛起已成歐洲共同現象,雖然造成這趨勢的原因很多,且各國不盡相同,但整體而言,經濟低迷、移民議題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生活成本增加,替歐洲懷疑論注入燃料,壯大了各地右翼勢力。
而英國作為唯一一個因為歐洲懷疑論而真正脫離歐盟的國家,此時此刻,為何卻會選出一個左翼政黨來重返執政呢?《CNN》報導分析指出,首先要注意的是,英國右翼勢力並未消亡,選前曾有民調預測,保守黨拿下的席次甚至將低於百席,但最終保守黨還是獲得約120席。
其次,極右翼英國改革黨悄悄壯大,領袖法拉吉(Nigel Farage)成功贏下一席議員席位,英國改革黨總共拿下4席議員席位,首度順利進入國會,很有可能攪亂一池春水,讓慘敗後的保守黨進一步右傾。
另外,雖然從贏得的議員席次來看,工黨囊括410席遠遠壓倒保守黨的119席,但若從總投票數來看,工黨得票率約33.8%,保守黨得票率約23.7%,雙方差距沒有想像中大,僅贏得4席議員的英國改革黨也有14.3%的得票率。可以說保守黨的慘敗,一部分原因正是由於極右翼崛起,讓右翼票源被英國改革黨分散。
《CNN》報導最後結論,工黨雖然獲得大勝,但假如新任首相施凱爾無法很快讓民眾滿意,執政不順,那麼右翼勢力仍很可能趁勢而起,就像歐洲其他地方一樣。
英國國會大選於當地時間4日落幕,英王查爾斯三世在白金漢宮與帶領工黨拿下大勝的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會面,正式任命施凱爾為新任首相,也意味著英國邁入新時代,與過去14年執政的保守黨分道揚鑣。
施凱爾與國王會面正式接任首相後,隨即在唐寧街發表談話。施凱爾呼籲民眾團結,「共同應對不安全世界的挑戰」,認為選舉結果說明了民眾支持改革,工黨可以扭轉目前民眾對政府缺乏信任與希望的局面。
施凱爾表示,新政府將重拾公共服務政治,替全國民眾服務,無論是投票給工黨或投票給其他政黨的人。施凱爾強調,將透過行動而不是言語來重塑這個國家,「重新定義我們是誰」,並稱讚英國的偉大之處就是始終能夠找出前進的道路,施凱爾也定調自己的執政腳步將是「穩定且溫和」。
施凱爾還肯定了前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的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施凱爾指出,蘇納克能夠成為英國第一位亞裔領導人,其所付出的努力不該被低估。然而,施凱爾認為過去的政府在照顧人民方面做得不夠,承諾工黨將「更加重視人們的生活」,並稱喧鬧的「表演式政治」已經過時了。
施凱爾的就職演說將重點放在英國國內政治,《CNBC》報導預測工黨政府的外交路線,認為施凱爾可能會針對英國與歐盟以及英國與中國的關係進行調整。
施凱爾過去是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但在脫歐已成事實後,施凱爾認為如今沒有理由重新加入歐盟,會將重點轉向於與歐盟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係,改善雙方在貿易、研究和國安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而在與中國的關係上,工黨的立場不像保守黨那麼鷹派,但應該也不會大幅改變目前的路線,或許會重新評估在哪些領域雙方需要競爭與挑戰,哪些領域雙方可以合作。具體來說,像是在經貿方面推動與中國合作,但是在地緣政治影響力與國安議題上對中國保持警惕。
英國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Princess of Wales)1月接受腹部手術後就此神隱,未再出席公開活動、發表公開談話,儘管上週末有民眾拍到她和丈夫威廉王儲(Prince William)一起外出購物,但未能平息陰謀論,反而還被質疑是使用替身幫忙拍片。威廉19日出席一場慈善活動時,感性表示:「這是我太太的領域,她應該在這裡」,也是他近期罕見公開提到妻子。
綜合英媒報導,威廉於19日造訪雪菲爾德(Sheffield),參加「Homewards」計畫相關活動,該計畫是他於2023年發起、由英國王室基金會(Royal Foundation)提供300萬英鎊資金援助,旨在解決英國多地,包括雪菲爾德在內的無家可歸問題。
報導指出,當天威廉在參加相關活動,談到「童年」時,想起了多年來致力於兒童慈善計畫、關注兒童早期教育的妻子,表示:「我們正在冒險進入我妻子的領域,她需要坐在這裡聽這個。」
報導提到,威廉夫婦今年從一開始就過得相當艱難,先是凱特腹部手術,必須休養一段時間,隨後就是鋪天蓋地的陰謀論,甚至影響到威廉的工作,預計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也許要等到復活節之後,凱特王妃再次履行公職。
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美國國防部非機密文件資料報導,有鑑於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美國擬在英國部署核武,這將是15年來首次。
英國國防部一名發言人表示,英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長久以來的政策一向是「不證實、也不否認」特定地點是否存在核武。
美國國防部的一名發言人說,美國例行在盟友國家升級軍事設施,這往往可見於非機密預算行政文件,相關文件的用意不在揭露任何特定態勢或基地細節。關於任何地點是否存在核武,美國的政策是「不證實、也不否認」。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報導,與英國空軍拉肯希斯(Lakenheath)基地有關的採購文件證實,美國擬在該基地部署威力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原子彈3倍餘的B61-12核彈頭。
冷戰之後,考量莫斯科當局構成的威脅不如以往,美國在2008年將部署於英國的核彈撤出。
北約近期升高對俄羅斯的警戒。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指出,世界正從「戰後」走向「戰前」時期,且5年內恐得面對多場涉及俄羅斯、中國、伊朗和北韓的衝突。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示警,俄羅斯恐在5至8年內攻擊北約。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則說,歐洲只有3至5年可準備應戰俄羅斯。
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Rob Bauer)上將表示,西方國家應做好在未來20年內全面應戰俄羅斯的準備,這意味民眾與產業必須能被即時動員。各國也必須及早備戰,包括建構能在必要時快速生產武器彈藥、可靠的產業體系,以及可以有效率動員人力的制度。
英國陸軍總參謀長桑德斯(Patrick Sanders)上將近日在一場國際裝甲車會議演說指出,英國有必要預先為「全國動員」打好基礎;一般民眾應調整心態和思維,學習像軍隊一樣思考,並準備在戰爭期間實質支援常規部隊。首相府及國防部已否認英國擬由募兵走向(義務役)徵兵制。
「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國防部採購資料庫顯示,美國有「即將」(imminently)在拉肯希斯基地展開「核任務」的計畫。此外,今年6月,該基地擬開始為美軍建造新的住宿設施。拉肯希斯基地由美軍在英國法規框架下營運。
拉肯希斯基地已有兩個中隊的F-35第5代戰鬥機駐紮。F-35可搭載B61-12核彈。
在北約的「核武共有」框架下,美國目前在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土耳其等地部署有核彈頭。
1月24日至5月31日,北約舉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演習「堅定捍衛者」(Steadfast Defender),驗證新的跨域防衛計畫,動員約9萬武裝部隊成員。
英國國會今天舉行開幕大典,去年9月登基的英王查爾斯三世發表他即位以來第一場「御座致辭」,內容聚焦內政、經濟與安全議題。2009年(含)以後出生者終身不得購菸的政府倡議預計將入法。
這也是繼在位70年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去年9月逝世後,英國逾70年來第一場由國王發表的國會開幕致辭。
英國國會開幕大典通常在5月舉行,今年5月則適逢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加冕。開幕大典開啟國會新一年會期,由君主在上議院發布的「御座致辭」是重點橋段,揭示政府在新會期欲推動的新法案。
「御座致辭」由政府撰寫;依傳統必須超脫政黨政治、超然中立的君主則被期待以不帶個人情感與價值判斷的口吻如實逐字唸稿。
考量英國預計明年舉行國會大選,政府計畫在新會期(2023-2024年)推動的法案主要訴求經濟民生、國內安全、衛生醫療、打擊犯罪、教育等相對容易凝聚選民共識與支持的議題。
根據英國政府就「御座致辭」提供的說明資料,政府在國會新會期擬推動21部法案。查爾斯三世提到,COVID-19疫情以及在烏克蘭境內發生的戰爭給英國造成長期挑戰,政府的優先要務是放眼長遠未來,不畏艱難但作必要的決策,以促進國家的長期利益。
在新法案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包括「離岸石油許可法案」。該法案將支持擴大開採英國大陸棚和北海的石油與天然氣,以減少對浮動的國際能源市場和「敵意外國政權」的依賴,並在持續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之際,減緩能源轉型與國際能源價格對一般家戶構成的財務負擔。同時,英國政府將繼續投資可再生能源、革新電力網。
在經貿與科技領域,除了修法讓英國今年7月正式加入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得以儘快生效實施,「御座致辭」指出,政府將持續追求與各活躍發展的經濟體簽署貿易協議(trade agreements)。
此外,政府擬就自駕交通工具、數位交易和消費、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及產業擬定規範,以利同時確保個人和集體安全、良性競爭及創新。
隨著科技發展,犯罪及國安威脅型態也日新月異。「御座致辭」提到,英國政府將推動修法、訂定更明確且符合科技發展現況的授權與司法監督框架,讓安全與情報單位更容易在合法且接受司法嚴格監督的前提下,及時取得、保留與運用非敏感個人資料、網路活動紀錄等。
根據「御座致辭」,英國將持續推進全球安全、投資國防、強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國際夥伴協同支援烏克蘭。英國也將與各國致力應對最迫切的安全挑戰,包括促進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
英國明年將主辦全球投資峰會(Global Investment Summit)、歐洲政治共同體(European Political Community)會議等大型國際會議。查爾斯三世說,在對英國而言也是迫切挑戰的各項議題上,他的政府將持續發揮號召力、領導國際間的相關討論。
查爾斯三世並提到,期待韓國總統尹錫悅偕夫人本月稍晚應他的邀請前來英國進行國是訪問。
尹錫悅將是繼去年11月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訪英後,查爾斯三世自去年9月登基以來接待的第二位赴英進行國是訪問的外國元首。
在公衛領域,「御座致辭」提及政府將立法打造「無菸世代」,並對電子菸的販售和行銷嚴加限制。
英國首相府10月預告,為減輕國民保健署(NHS)負擔,政府計畫將合法吸菸年齡每年提高1歲,且2009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者、即現在已滿14歲者未來終身不得合法購菸。
首相府指出,這意味最早在2040年,菸品即可能在英國年輕人口之間幾乎絕跡。隨著合法吸菸年齡每年提高1歲,禁菸令將逐步擴及英國全國人口。
根據英國各地現行法規,合法購菸(含電子菸)年齡為18歲(含)以上。首相府宣布的禁菸立法倡議已大致獲英國各地政府支持。
隨著「御座致辭」結束,英國國會上、下議院將就政府擬推動的法案進行辯論,過程可長達5天。下議院最後將決議是否接受提案,上議院則無需表決。
【編按:在位接近 8 個月的英王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其加冕典禮將於 5 月 6 日在倫敦舉行。香港《Yahoo 新聞》精選並翻譯部分英國《Yahoo 新聞》提供的文章,為本港讀者提供更多關於加冕典禮的資訊。本篇報道由英國《Yahoo 新聞》記者 Emma Mackenzie 在上月撰寫,主要談及哈里王子將會出席加冕典禮,但是夫人梅根不會同行一事,文章同時收錄了支持者和其他評論者的各項意見。】
發生了什麼事?哈里將出席查理斯國王的加冕典禮,而梅根留在美國的消息在國際媒體之間引起了不同的反應。
周三宣布,薩塞克斯公爵(Duke of Sussex)將在 5 月 6 日出席加冕典禮,而公爵夫人將與他們的兩個孩子,三歲的阿奇王子(Prince Archie)和一歲的莉莉貝特(Princes Lilibet)公主留在加州。
「白金漢宮很高興地證實薩塞克斯公爵將在 5 月 6 日參加西敏寺的加冕禮。薩塞克斯公爵夫人將與阿奇王子和莉莉貝特公主留在加州。」聲明寫道。
加冕典禮正好是阿奇的四歲生日正日,據雅虎英國了解,這也影響了哈里夫婦的決策。
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哈里渴望支持他的父親,這是查理斯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也被認為是他決定出席的因素。
他只會參加加冕典禮,不會參加周末計劃的其他慶祝活動,包括在溫莎城堡的音樂會和英國各地的街頭聚會。
自從宣布哈里將在沒有梅根的情況下出席加冕典禮以來,已經有很多關於公爵夫人留在美國的潛在動機的猜測。
同樣,她的決定同時受到了批評和支持,再次凸顯了她已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儘管已從王室工作生活中退後,梅根尚未擺脫伴隨著這一角色的象徵性重擔。
雅虎英國分析了迄今為止圍繞梅根決定不出席加冕典禮的一些反應和猜測。
「明智的決定」:誰在支持梅根?
很多人支持公爵夫人決定不參加加冕典禮,儘管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各不相同。
在 GB News 上,前《太陽報》主編 Kelvin Mackenzie 表示,他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他們兩人都有一種真正的焦慮感,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哈里)必須出現,他必須參加他爸爸的加冕典禮。」
Mackenzie 補充說,許多家庭在與姻親的關係上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而梅根留在家裡,哈里參加加冕典禮則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曾經為英女王擔任新聞秘書的 Dickie Arbiter 在《英國早晨》(Good Morning Britain)節目上表示,公爵夫人不出席加冕典禮是「正確的決定」,因為「形象上看起來不好」。
律師兼女權活動家 Dr Shola Mos-Shogbamimu 在 GMB 節目上表示,梅根的決定「令人欽佩和鼓舞」。
「我認為梅根拒絕英國最有權勢的家庭,拒絕最受關注的派對,這既令人欽佩,也具有啟發性。梅根基本上做的是,她從自我價值出發,行使了拒絕的力量。」
皇家評論家 Richard Fitzwilliams 在接受《每日郵報》線上採訪時表示,這對夫婦的決定「可能是理想的妥協方案」。
誰在批評梅根?
有些人則批評公爵夫人拒絕出席查理斯加冕典禮的邀請。
皇家傳記作家 Angela Levin 在 Talk TV 上表示,「梅根不相信要支持她的家人,她是為了自己。」
在《每日郵報》中,記者兼廣播員 Dan Wootton 寫道,他相信「毫無疑問,梅根不出席加冕典禮,如同往常一樣,都歸結於她龐大的自我和對被崇拜的痴迷」,並進一步表示,「毫無疑問,梅根會在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典禮上搶走風頭」。
Camilla Tominey 在《每日電訊報》中批評這對夫婦,因為他們似乎喜歡與王室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拖延了「幾個月」才回覆會否出席加冕典禮。
「控制權是關鍵,而哈里和梅根拖延幾個月確認出席,就確保了主動權一直在他們手中。」
梅根為什麼不參加加冕典禮?
自從 4 月 12 日宣布這一決定以來,關於哈里為什麼要獨自一人前往的猜測就不斷出現。
儘管一位接近哈里的消息人士表示,這是因為阿奇的生日,以及公爵願意在這麼重要的一天支持他的父親,但並非所有人都相信這是決定背後的真正動機。
Wootton 在《每日郵報》中將阿奇四歲生日的理由稱為「胡言亂語」(poppycock)。
其他猜測包括《鏡報》引述《Majesty》雜誌主編 Ingrid Seward 的話,她稱梅根被排除在白金漢宮陽台見面環節之外是「她無法忍受的」,這就是她拒絕邀請的原因。
皇家傳記作家 Tom Bower 在 GB News 上宣稱,是威爾斯王妃凱特做出了這一決定,而不是梅根。
「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妥協。最後,我們都應該感激凱特阻止梅根來到現場,她說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讓梅根出現在那裡』。」
Sean O’Grady 在《獨立報》上寫道,公爵夫人不參加加冕典禮是「非常非常遺憾」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悲哀的局面」,並指出關於她動機的謠言將非常多。
「毫無疑問,關於頭冠、露面、地位等要求的謠言將層出不窮。這些事情很難承受。」
「無論是對還是錯,她很可能擔心她自己以及孩子們的安全。針對她的仇恨是難以理解,並且往往完全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瘋狂的。她可能會被嘲笑。她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英國倫敦警方拘捕一名男子,他涉嫌持有利刀並向白金漢宮投擲霰彈槍的彈匣。
事發在當地星期二晚上七時左右。警方說,被捕男子同時一個可疑的袋,為安全起見,警方已對這個袋進行引爆,事件中無人受傷,現場亦沒有開槍的報告,又指暫時看不到事件與恐怖主義有關。
英王查理斯三世的加冕儀式將於本星期六在西敏寺舉行,查理斯與王后卡米拉當天將會乘坐鑽禧馬車,從白金漢宮前往西敏寺。